AFP/CFP金融理财师
考试解密 考试动态 报考指南 考试心得 名师精讲 试题中心 复习指导 资料下载 继续教育
点击咨询
您当前的位置: 金融理财师 » 报考指南 » 考试动态 » 国际金融论坛: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国际金融论坛: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考试动态 2021-09-10 09:29:57 来源:华金教育 我要分享

国际金融论坛于8月26日举行以“节能减碳、城市和建筑更绿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王凯出席并做报告。

国际金融论坛于8月26日举行以“节能减碳、城市和建筑更绿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王凯出席并做报告。

“双碳”目标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双碳”目标重在行动,重在实践。城市合理科学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关键。从政策的角度、实践的角度看,绿色低碳其实是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打组合拳的。


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了很多的评价标准、技术导则、技术指标等等。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等,都提出了宜居城市、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社区、绿色社区、美丽中国等很多方面的指标、政策。这些指标体系需要做一个系统的整合。中央提出“碳中和”目标之后,相应的一些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要做系统性的梳理。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已经明确把“碳达峰”和“碳中和”纳入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谈到了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包括重点行业的减碳行动,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分这个指标了。


那么建筑领域有多少?其实,建筑领域的碳排放还没有达到峰值。我国去年城镇化率是63%。按照国际惯例,城镇化率是75%~80%,我们还差15~20个点的增长空间。我们还有人口没有进城,人口进城的时候一定有产业要发展,有住房要建设,交通要建设,所以还没有达到峰值。


我们对长三角做了一个分析,发现不同的城市“碳达峰”年限也不一样。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宁波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产业结构不一样,人口增长也不一样。这些方面都要做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这里面提到几条关于绿色的建议,说得比较全,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消费等等。这是一个闭环的全过程,或者叫对全生命周期预测的发展指导意见。


住建部关于县城低碳绿色建设的重要经验就是县城里面不要盖高楼大厦。住建部下发了文件,规定70%的建筑不应该超过6层。这是因为,如果县城都照抄北京、上海模式发展,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而且是高耗能的一件事情。这是我们的经验总结。生态环境部也有指导性的意见,包括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也都有关于投资金融的指导性意见。


在规划建设这个尺度上,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到目前阶段,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增长比对,发现人口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现在叫城市群。


在城市群层面也存在“碳中和”目标怎么实现的问题。人口越聚集,它的效率越高,但是它的耗能也不断增长。怎么在城市群层面实现“碳中和”,是需要深刻研究的。


第二是城市,我们希望实现一个平台的城市场景,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做工作,包括建筑、生物资源、交通出行、电力、工业方方面面都要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我们做规划和建设的,一直有个观点,就是社区很重要。现在很多技术手段是用在单体建筑上的,但这些细节不解决面上的问题。我国城市比较大,城市差异性也很大,小城市几十平方公里,北上广都是几千平方公里,几千万人口。但是城市的细胞没有那么大差异,社区就像一个个城市的细胞。比如一个生活小区,一个小工业区,一个小商业区。我们现在的研究,集中在差不多1~2平方公里的尺度。在小的尺度里面,能源系统、绿色系统应该如何规划?新加坡最近在做这件事,住宅里面的绿化不是平面绿化,它的地区绿化、水循环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如果每一个社区细胞是绿色的、健康的,我们的城市才能够真正地绿色健康起来。


最近我们也参与了一些实践,比如雄安新区。习总书记要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低碳绿色的新城。城市空间开发强度,过去做规划,先说有多少工业,多少人,然后再进行绿化。这次是反过来做,先把生态空间留够。70%的空间用于蓝绿空间不作建设,然后保护好白洋淀。关于绿色交通的比例。雄安的绿色交通是必须要步行,要有一套完整的步行系统,路网的密度比较高。雄安新区是低碳绿色的空间结构,布局上是5个组团,它不是1个大饼,而是5组,每一组大概20~30平方公里,里面有若干个1~3层的建筑。5个组团之间用绿碳分割。规划在每一个二三十平方公里的片区。我们前两天在讨论循环经济,环境的规划,在城市里面要创造这样一些好的不同环境。


第二个案例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示范区,是在一个江南水乡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的水环境,是多层级的清水绿廊,它所在地区有太湖流域的保护,建筑风格应该是小尺度、低高度、中密度。江南水乡,过去谈得比较多的是文化层面。其实从低碳绿色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河湖低碳绿色发展的空间组织方式,不是高温大厦。规划里包括水的处理,水不只是生活,其实它还是生态、还是文化,还有它的调蓄功能。


郑州最近的城市内涝也是一个案例。说明在规划城市的时候,要给城市留够水的空间,或者叫冗余空间。过去我们把文章做得太满,没有空隙的地方。现在我们认识到,很多过去认为是城市无用的地方,其实是有用的。很多观念要变,城市洪涝治理体系要建立起来。


深圳是一个好的案例。现在深圳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比例很高,是与其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紧密相关的。因为深圳很小,不到2000平方公里。


中国和新加坡在天津经开区做了一个中心生态城。生态城里面的很多东西、很多指标,包括绿色建筑的比例、绿色出行的比例、垃圾的回收率、可再生能源,以及污水池的循环使用,当年设计的时候用了很多低碳绿色的技术手段。

青岛也有一个中国和德国共同开发的中德生态园,这里面也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手段,包括碳排放的强度、绿色建筑的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等等。


举这些例子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行动起来。我们希望在实践层面结合各地的不同情况,如北京是北方城市,上海是南方城市,西安是西北的,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创造出不同的示范案例。


中央提出的2060碳中和的目标具有很大的挑战。中国城镇化发展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们把过去40年叫上半场,今后40年叫下半场。城镇化率到60%以后,就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稳固的中低速增长时期。而这个时期,我们又受到资源、能源等方方面面的约束,所以将来城市之间的比拼,不再是比GDP的增长,而是比碳中和的能力水平。


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绿色城镇化或新型城镇化,希望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之上,能有一个绿色的改革。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有一个相对中长期的绿色转型之路。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应该是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些政策的建议,包括我们的愿景、路径。

第三是绿色的建设体系,能源供给消费的结构。城市建设的绿色转型,包括规划学科的建设、规划理论建设,过去学的比较多的是建设,现在可能更多的要转向绿色。


具体的建议,一个是要完善相应的一些体系,包括把低碳发展、气候变化纳入规划,过去没有一些指标,现在要纳入。第二个是要针对一些城市,展开碳中和的专项工作。原来规划体系里面没有,只有纳入变成法定的要求之后,才能够执行下去。


现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还在说人口怎么增长,土地怎么扩张,其实现实已经变了,下半场已经是看发展质量,要研究不扩张怎么发展。现在中央提城市更新,对于更新有什么新的要求?更新是绿色的要求,绿色要求可能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希望它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包括建立一些规划评估和优化的模型,可能要有一些计算的方式,可视化的表达等等。


怎么样提高能源的综合使用效率,特别是绿色能源——太阳能,包括屋顶光伏,建筑地面太阳能的使用,都需要技术具体推动。关于建筑的品质、使用效率、使用寿命。欧洲很多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还在不断修缮维护,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式值得借鉴。我国很多城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都被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当然我们也希望在建筑技术上提高水平,在这个前提之下做一些智能建筑,这方面欧洲做的比较多,我们的近邻日本也做了一些。


当然还有基础设施,除了热计量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包括智慧灯杆、多杆合一。自来水现在漏水率很高,是不是能够有一些监测和监控遥感设施,在综合管廊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城市中心也可采用一些绿色的、低碳的具体技术,公共绿地、开放空间、绿色步道等都可以做一些。


交通方面,我们要考虑是像过去那种大马路、大街区,还是要做成小街区密度网。路网密度,包括街道的尺度、街道的绿化,甚至街道的管理,都会影响行人的出行选择。现在开车出行这么高的比例和步行环境不便有很大关系。


规划还包括一些城市形态,包括海绵城市,现在我们只是把它简单地做成一个工程。海绵城市应该是个概念,整个城市的水是能够蓄的、能够渗透的。现在大量的开发都是硬化地面,我们是生活在一块水泥板上,不是生活在一块海绵上,这是不能够很好循环的。乡村地区的建设还是可以保持一些田园风光,水处理是小型化的,不要用城市里面大型的环保设施,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


最后一点,说说学科建设。要把传统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现在叫国土空间规划),回归到人居环境科学性的问题上。人居环境科学就是要探讨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网络的有机衔接。低碳绿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咱们的工作还是要从具体的实践,特别是从城市层面和城市的集聚层面做起。



金融理财师课程培训
栏目导航
扫描官方二维码
随时关注金融考试信息
客服电话:400-000-9096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关注我们:
京ICP备12005437号-1 京ICP证1301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116号
Copyright © 2010-2024 jinkao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华金教育 版权所有
立即报名